寧武與孫中山 二維碼
7409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愛國者、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領導民主革命的過程中,,十分重視東北地區(qū)的革命斗爭,他各個時期的東北革命戰(zhàn)略和策略主要由寧武來執(zhí)行和完成的。寧武是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堅定追隨者和實踐者,是東北民主革命的先驅。 一、敬仰孫中山、向往革命 寧武,曾用名寧夢巖。1885年出生于奉天?。ń襁|寧省)海城縣響堂鄉(xiāng)苗官屯的一個農(nóng)民家庭。寧武的家鄉(xiāng)地處遼南地區(qū),是中日甲午戰(zhàn)爭、沙俄庚子入侵和日俄甲辰戰(zhàn)爭的主戰(zhàn)場。帝國主義列強瘋狂侵略,清朝政府昏庸腐敗的苦難現(xiàn)實,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開始具有了朦朧的愛國之情。曾被沙俄軍隊掠去做苦役的遭遇,更使寧武切身感受到帝國主義的壓迫,其反帝愛國思想因此得以較早萌發(fā)。 寧武在海城縣三育中學讀書時,在進步教師的啟蒙和教導下,立志要“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他的愛國思想一開始就與奮發(fā)圖強、拯救祖國聯(lián)系在一起,并有意識地關注有關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時事,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和道路。1904年下半年,他在上?;浇虝霭娴摹度f國公報》上,看到孫中山反清事跡報道,特別是編者按寫道:“偌大的清朝,由于政治腐敗無能,有青年掀起革命運動是很自然的……”。由此,孫中山名字和革命詞句深深地印在寧武的腦海中,并激發(fā)了他敬仰孫中山、向往革命的熱情。隨后,年少的他參加了對抗清廷和土匪的海城縣聯(lián)莊會,做宣傳鼓動和對外聯(lián)絡工作,在抗稅抗捐斗爭中得到了鍛煉。 內(nèi)憂外患的國情,使這位農(nóng)家子產(chǎn)生了樸素的救國救民愿望,孫中山和革命的烙印,使他的愛國思想增添了革命的色彩,并通過參與聯(lián)莊會活動加以實踐,以后的發(fā)展證明,孫中山對他決心獻身民主革命起了相當大的作用,甚至有著直接和決定的影響,寧武的愛國思想和革命意識蓋伏根于此。 二、聯(lián)系孫中山、加入同盟會 1907年,清廷對聯(lián)莊會進行鎮(zhèn)壓。寧武為躲避抓捕離開家鄉(xiāng),進入省城沈陽(奉天)的盛京施醫(yī)學院讀書。在省城就讀期間,他不斷地接觸了新事物、新思想,反清救亡意志愈加堅定。尤其是日益景仰和崇拜孫中山的革命精神,使他不放過任何機會尋覓。一天,他偶然在英國人辦的《通聞報》上發(fā)現(xiàn)孫中山正在美國舊金山的消息。為躲避清政府對寄往國外信件的嚴密檢查,寧武用羅馬拼音字,試探地給孫中山寄去了一封信,他在信中提出自己是愛國青年,有迫切參加革命的愿望,以及怎樣才能找到同盟會等問題。兩月后竟收到孫中山的復信:“東三省有你這樣愛國青年,愿意做民運事很好。雖然我身居國外如彼此晤面,為了國家當共同努力。同盟會總部設于日本東京,你可和徐鏡心聯(lián)系,他是日本留學生,正在為革命而奔走,現(xiàn)在奉天教育界,盡管和他談你所愿談之事,參加同盟會他可以幫你。” 孫中山的復信,使寧武激動不已,后來在奉天師范學堂找到了徐鏡心。1908年5月,由徐鏡心、左雨農(nóng)介紹,23歲的寧武秘密加入了同盟會,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思想和行動上也由局限性的自發(fā)抗爭向民主主義革命發(fā)展。 在同盟會的組織領導下,寧武積極參加廣泛的宣傳鼓動工作,特別在青年學生和新軍中傳播民主主義革命思想,先后參與了省城的抗捐罷市的反清運動、抵制日貨的愛國運動等。他還利用所學的醫(yī)學專業(yè),在鳳城以開設醫(yī)院為掩護,聯(lián)系當?shù)伛v軍的中下層軍官,培植革命力量。 聯(lián)系到孫中山,加入了同盟會,給了寧武極大的鼓舞和啟迪,推動著他由熱血青年向自覺的革命黨人的方向飛躍??飼r濟世之愛國理想和志向也升華為實現(xiàn)民主主義革命的思想,其本人亦成為東北早期民主革命思潮的宣導者,為這一地區(qū)的武裝革命打下了思想和組織上的基礎。 三、追隨孫中山、武裝起義 1911年,孫中山“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響徹中華大地,革命的浪潮已波及到到清王朝的“龍興之地”。7月,奉天同盟會召集會議,責成寧武秘密聯(lián)絡遼南、遼東等地的聯(lián)莊會首領,擴大武裝斗爭力量。武昌起義的炮聲,極大的振奮了奉天的革命黨人。他們迅速成立了“聯(lián)合急進會”,推舉藍天蔚為關外革命軍討虜大都督,張榕為奉天省革命軍總司令,按地域劃分委任東西南北中五路軍的司令,寧武為中路軍司令,實施軍事行動。 由于投機分子告密、反動勢力的欺騙和鎮(zhèn)壓,革命黨人在奉天省城的起義計劃屢遭挫折。但南路軍司令顧人宜在莊河武裝起義打響了辛亥革命在東北的第一槍,隨即,中路軍司令寧武在鳳城白菜地鄉(xiāng)組織了民團起義,策反了清軍巡防右路管帶邵兆中,打響了武裝斗爭的第二槍。兩聲正義槍聲猶如號角,喚來了遼陽、海城、鐵嶺、開原、昌圖等地密集的起義槍聲。 寧武為集中力量,進攻鳳城和丹東,單槍匹馬地到東路軍駐地平頂山聯(lián)系和布置下一步軍事行動。不幸在此遭敵軍重圍,待他策馬殺出包圍圈時,馬匹因傷流血過多而死,所領導的中路軍也轉移它處,寧武只好化妝就近登上火車返回奉天省城。 此時的省城正陷入恐怖之中,東三省總督趙爾巽指使張作霖制造駭人聽聞的“奉天大慘案”, 張榕等248位革命黨人慘遭屠殺。殘酷的鎮(zhèn)壓并沒有把革命黨人嚇倒,為打擊反動勢力的囂張氣焰,寧武與同志們密切配合,在一個夜晚里切斷了全市電燈線路,出其不意地在四關城門豎起了象征革命的十八星旗,引起敵人的極大恐慌,鼓舞了革命黨人的斗志。 由于張作霖成為鎮(zhèn)壓革命的急先鋒,寧武著重瓦解其勢力,急欲除之而后快。先是策動張的舊部營長李子元在新民倒戈反正,后是鼓動張的手下王東海、王實英叔侄二人棄暗投明,王實英是張作霖的馬弁,刺殺未遂而壯烈犧牲。其叔王東海營長化悲痛為力量,率部在營口起義成功,寧武得知起義官兵軍餉不濟時,便籌集5000元現(xiàn)款親自送去,并在檢閱這支隊伍時激勵大家:要為推翻封建王朝,建立以民為貴的共和國而竭力奮斗! 四、襄助孫中山、繼續(xù)革命 辛亥革命后,寧武響應孫中山“要繼續(xù)革命,聲討袁世凱,建立共和國”的號召,在煙臺、天津等地參加了討袁的“二次革命”。隨后,在孫中山“謀第三次革命,當于東北數(shù)省培植根基,此為犁庭搗穴之計”指示下, 把革命據(jù)點設于大連,擔任了大連“東北支會”召集人、“北方革命行動委員會”副會長,培養(yǎng)革命軍事人才,向東北各地派遣會員骨干,為組建東北革命軍、東北革命青年軍獻計出力。 1914年7月,寧武等二人代表大連革命機關,到日本東京參加中華革命黨成立大會,拜謁了孫中山。孫中山對來自東北的同志格外器重,促膝長談,共議匡復之事。痛斥原組織嚴重不純,人心渙散的現(xiàn)象,闡明了重組新黨,拯救革命的意義。寧武親聆教導,深為折服,更加堅定了跟隨孫中山繼續(xù)革命的信念和決心,與陳其美、戴季陶、汪精衛(wèi)等二十二人一起宣誓入黨,成為中華革命黨最早黨員之一。 寧武在日期間,向孫中山提出先黑龍江后吉林、奉天的進攻建議。把舊軍隊整旅、整師策反過來,從東北給袁世凱背后一擊。孫中山對此極為重視,委任寧武為東北地區(qū)軍事籌備委員,首先策動黑龍江省督軍朱慶瀾起義。 回國后,寧武利用其夫人與朱慶瀾夫人同鄉(xiāng)同窗的關系,多次登門拜訪懇談,通過宣傳孫中山的思想和主張,揭露袁世凱的陰謀和野心,使朱慶瀾將軍徹底放棄對袁世凱的幻想,毅然決然表示護國討袁。孫中山聞報,為之振奮,即派來蔣介石、丁仁杰二人協(xié)助寧武具體籌劃舉兵事宜。不料朱慶瀾部下許蘭洲師長被袁世凱收買,率兵嘩變,將軍被迫出走?;靵y之中,寧武在掩護蔣介石等人安全撤出后才脫離險境。這次起義雖功虧一簣,但他愈挫愈奮,又投入到黑龍江省另一個駐軍旅長巴英額的策反工作之中。 袁世凱稱帝失敗而亡后,北洋軍閥控制北京政權。孫中山力主軍事北伐,但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采取了較為現(xiàn)實的分化敵人“臨機變計”,聯(lián)合皖奉兩系夾擊直系,1919年末派寧武回東北說服張作霖。他肩負重托,摒棄前嫌,以孫中山人格魅力和對形勢分析判斷,對張作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之心悅誠服。最終促成了粵奉南北擊潰直系,迎接孫中山北上的局面。 五、欽佩孫中山、與時俱進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孫中山在會上宣布改組國民黨,確立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國共兩黨實現(xiàn)了第一次合作。負責東北國民黨黨務的寧武作為東北地區(qū)的代表參加了大會,他目睹盛況,倍受鼓舞。會下,孫中山單獨找寧武談及國民黨改組的重要意義,指出“本黨既經(jīng)改組,一切要學習共產(chǎn)黨的組織紀律”,“中國革命必須學習蘇俄,反帝反封建是我們今后的革命主張”,“要聯(lián)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實現(xiàn)中國成為一個進步富強的國家”。鼓勵他“老同志仍要以已往的革命精神,努力以求實現(xiàn)革命的成功”。 寧武通過歷史的回顧和反思,深刻意識到了孫中山一心拯救中國,在屢遭挫折的情況下,開始了新的追求和探索。認為“中山先生所以能作出這樣的決策,一個是實際斗爭的教訓,一個是共產(chǎn)黨的幫助”?!斑@也是孫中山先生一生領導革命,從現(xiàn)在起有了新的轉折點”。 所以他對孫中山不斷進步精神更加欽佩,決意秉承。表現(xiàn)在實踐行動上,就是堅決擁護三大政策和國共合作,堅決執(zhí)行大會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寧武作為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堅定追隨者和實踐者,與孫中山一同走過的愛國、革命和不斷進步的閃光道路,也具有了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的精神品質。這為他后來成為國民黨左派、與共產(chǎn)黨親密合作、接受共產(chǎn)黨領導、踐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