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郡蓮邵探究 二維碼
6769
來源:世界甯商網(wǎng)網(wǎng)址:http://nings.org 湖湘三陽派,始祖甯幹,河南滎陽人,隋仁壽二年(602)出任衡州司馬,后成名門望族,至明代析分衡陽、邵陽、祁陽三支,遂稱“三陽派”。其中邵陽支系,人口眾多,分散最廣,但對始祖道可來源有爭議:蓮邵系說“來自江西蓮花”,三陽派說“根出湖南衡陽”。 蓮邵系先祖,元初從江西吉水進入湖南祁陽,后又而衡而邵,交叉流動,融合混居,同宗司馬幹為鼻祖,故有“蓮系三陽派”之說。但因早期族譜記載欠缺,造成后人因分歧而爭議。如赴祁陽的萬二郎,被祖地神泉尊為“祁陽始遷祖”,卻再無后敘;萬七郎致仕定居湖南攸縣,是為楚攸始遷祖,但三陽和蓮邵族譜,卻說“萬二郎后裔無考”??梢?/span>都不嚴謹。 元至元19年(1282),有河南籍居江西甯氏,兄弟四人自吉水同赴祁陽。老大萬二郎為州府督新附軍;老三萬七郎官祁陽縣丞,居舊縣城老山灣;老二萬五郎及老四萬十三郎,可能駐守驛站馬江埠(今金蘭橋鎮(zhèn))。他們的后裔散居三陽各地,視為“蓮系三陽派”。 湖湘三陽派甯良,祁陽金蘭橋人,官浙江左布政使,明成化時(1470)撰寫《祁陽甯氏一修族譜自序》,稱“先尊祖諱卿仕元,襲元帥守衡陽,元社既屋,世官亦失。隱居衡陽玉蘭村者諱倫,良之祖伯,大宗也。遷祁陽馬江埠者諱榮,良之祖父,別世而為之小宗也。徙邵陽凹頭者諱道可,良之從高祖,亦別世而為之小宗?!?/span> 另《三陽一修商序》云:河南人甯幹,隋代衡郡司馬;元代甯卿襲元帥,世統(tǒng)義兵守衡陽;卿之子榮,避兵亂徙祁陽,是為祁陽支祖;榮之子嗣宗,國朝永樂中仕,為上林長官司史目,卒贈奉直大夫刑部員外郎,嗣宗季子甯良,明進士,浙江左參政。合衡陽、祁陽諸派參之,同修《三陽甯氏族譜》。 該《商序》認可三陽,卻未提及邵陽始祖道可,甯良《自序》同未提及高祖何人。但從《衡陽宗派詳記》:“一世承義生九五、宣義,九五生萬二郎,萬二郎生季一郎(諱卿)”,可知萬二郎即甯良高祖,亦是甯欽“二修自序”中的24世府君元帥卿。卿之子榮,元至正年間居衡陽玉蘭村,后為繼承萬二郎祖業(yè),從玉蘭村徙祁陽。 然而,清順治11年《神泉一本圖》小引曰:南宋始有吾派,始祖時發(fā)公(1163-1243),祖籍河南,由進士授大理評事,出知吉州,解組卜隱神泉。三代簪纓慶澤引長,而其流遂及于遠。一分為衡陽之甯,則直指翁以風節(jié)顯矣;一分祁陽之甯,則方伯翁以承宣著矣;一分邵陽之甯,則孝廉公以經(jīng)術傳矣。舊譜有詩曰:“系出宗周受姓長,家乘國史共流芳;神泉脈衍三陽派,浟水源分七澤香?!?/span> 蓮邵系始祖甯時發(fā)(字含章),南宋紹熙(1193)進士,從河南出知吉州。四世萬二郎于元初徙祁陽。四世道可(1288—1351),字仕南(三陽譜為四世,蓮邵譜為七世),妣神泉陳坊陳太群(受一娘),于元延佑年間(1314-)攜子原秀,由吉州永新徙邵陽中鄉(xiāng),開基創(chuàng)業(yè),是為邵陽始祖,傳26世,后裔聚居邵東、隆回等地。永新祖地神泉祠有時發(fā)公墓。 邵陽中鄉(xiāng)仁風老字輩:“道原昌則添,系堅夢延紹,伯朝惟良功,德顯由仁孝,國望效順佐,家尚友恭慈。”蓮邵系續(xù)添字輩:“誠允修齊平,祥啟盛繁祉,鼎頤需謙益,漸晉恒泰覆,咸觀萃豐豫,河洛同臨濟,剛勇衛(wèi)社稷,廉耿自安綏,博審慎明篤,經(jīng)綸肇鴻基?!?/span> 對于邵祖道可的來歷,是雙方爭議的焦點,三陽派認為道可來自衡陽。甯良自序曰:先祖卿襲元帥守衡陽,遷祁陽者榮為良之祖父,徙邵陽者道可為良之從高祖。此言也可能更接近事實,值得我們認真探討,深入研究。 (甯振柏/文) 附:邵陽甯氏臺上祠堂記 (作者:清·王夫之) 禮之不可以已也。合者別之,別者合之。合其別以別合也,別其合以合別也。周之子孫日失其序,而姬公之宗法亂。顧、陸、王、謝、崔、盧之門巷遷移(1),而江南之世族亂。亂則無別,無別者,物不可以終合(2)?!对姟吩唬骸半m無老成人,尚有典型。”(3)無其人而典型猶存焉者乎?誰號斯言徒虛語矣!甯氏之子孫為有人矣。 上源鼻祖,旁考分支。衛(wèi)為基,齊為望,南河東海為遠條。南支啟葉于隋,而仕不絕于唐、宋,聲丕振于成、弘之間(4)。迄于今,鼎分之邑,衡為黃耳,祁為雉膏,而金玉之鉉推邵為冠(5)。聚族于邑者,合其族,擴祖祠于臺上富田之地(6)。 君子曰:“禮也,繼別為宗?!焙鲜秤趶R之禮也,以繩祖德至孝焉,以翼孫支至仁焉,以起衰漓至厚焉,以戢游散至睦焉,以一族作百姓之型至順焉,以百姓締一堂之歡至恩焉。昭穆不紊而孝友出,霜露相見而凄愴生,道藝相觀而激勵起,有無相恤而庇蔭長,一物而九善備焉。 甚矣!禮之不可以已也。建于庚午,成于壬申。督修者有載朝、功玄等。祠之規(guī)式,家之禮教、訓約具列于譜,皆文達、可達(注7)與族之耆彥,講明而修飭之者也。門人劉永治,甯姻也。問其說于予,予嘉其能崇禮,而備記之云。 時,康熙庚午仲秋既望,南岳遺臣行在行人司行人七十二叟王夫之而農氏拜撰。 注 釋: (1)顧、陸,三國吳望族;王、謝,六朝望族;崔、盧,魏晉南北朝山東士族大姓。 (2)物,禮也,見《周禮·祭統(tǒng)》:“夫祭之為物,大矣。” (3)《詩經(jīng)·大雅·蕩》:“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毙獭⑿碗m通,但用法有側重。 (4)成、弘指明代成化、弘治兩個年號。 (5)“黃耳、雉音,金玉之鉉”,王船山《周易內傳》解釋:衡陽甯氏為主干,祁陽甯氏是精英,而舉鼎之重任非邵陽甯氏莫屬。 (6)“臺上富田”,即邵東縣茶子山凌云村,現(xiàn)已合并為靈官殿鎮(zhèn),亦即“老中鄉(xiāng)”。 (7)載朝、文達、可達,皆“邑庠生”。 (摘自網(wǎng)文) 編按:歷史上,湘贛甯氏長期混居交融,同宗甯幹司馬為南遷鼻祖,也都有族人居于衡陽、邵祁陽。 而今產(chǎn)生“湘三陽”與“蓮三陽”之爭,源于早期老譜存在欠缺,邵陽支祖道可來源不清,后人糾纏于大宗小宗。 上篇史文云:“衡陽甯為主干,祁陽甯是精英,而舉鼎之重任非邵陽甯莫屬。”作者評議客觀公正,可作借鑒。 過去相互溝通不暢,雙方未達共識,乃至積沉分歧。但“三陽派”作為中華甯氏第二大宗支,擁有共同的“南肇之宗司馬祠”,可從“求同存異”到“聚同化異”,通過敦親睦族聯(lián)宗誼,共創(chuàng)和諧友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