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浙贛甯氏敘 二維碼
6378
來源:世界甯商網(wǎng)網(wǎng)址:http://nings.org 1、福建建寧甯氏 (1)念三支系溯源 福建建寧縣,原屬邵武府,古稱綏安、綏城縣,宋建隆改建寧縣。甯氏自南宋遷居建寧,已歷880年,為當(dāng)?shù)赝?,后裔不斷向海?nèi)外開枝散葉,成為頗有影響的一大分支。 建寧甯氏來源,與嶺南系有關(guān)。嶺南甯氏始祖甯逵,原籍冀州北海,為齊卿甯戚后裔,南朝梁、陳刺史,遂籍安州(今廣西欽州)。自此,以五世刺史(逵→猛力→長(zhǎng)真→璩→道務(wù))相沿嶺表,氏族罕出其右。(編按:圖中“踏親”宜作“懇親”) 甯氏顯赫地方百年后,至唐中宗時(shí),因甯承基冒犯皇親國(guó)戚,卷入政治風(fēng)波,遭滅門之罪,累及族人紛紛外遷,宗族受挫。 逵公五世原悌,其四世裔孫太四,唐末昭宗侍御史,昭宗被殺后,棄官不復(fù)歸,家于江西南城。 太四后裔念三,南宋紹興二年(1132),隨舅父平敬從南城入閩。后因軍功授建寧尉,初居邵武禾坪,卜居建邑臺(tái)田,創(chuàng)建甯家源,是為建寧甯氏開基祖。從此,念三支系瓜瓞綿延,興旺發(fā)達(dá)。 (2)建寧甯氏播遷 古代人口遷徙,多為逃避戰(zhàn)亂或天災(zāi)人禍,從而求得家族繁衍生息。建寧甯氏播遷,除就近移居寧化、泰寧等縣,就是向毗鄰江西發(fā)展,現(xiàn)江西南城、寧都、興國(guó)、石城、廣昌、鉛山、玉山,以及上饒、贛州、萍鄉(xiāng)、宜春等縣市,都有建寧念三分支,族譜也有15套之多。 他們在江西生根發(fā)芽后,又繼續(xù)向外遷徙。前往浙江者,移居衢州市的江山、常山,麗水市的遂昌、松陽,及至浙東沿海的溫州等地;前往湖南者,移居瀏陽、平江一帶,此支于康熙年間遷自饒州府,依然使用老譜字輩,已有數(shù)千人。 廣東信宜甯氏(元吉分支),因明朝天啟年間“閩亂”,從福建建寧徙廣東高涼郡(今高州),卜居信宜懷鄉(xiāng)三德村。后有分支從信宜遷廣西鹿寨,還有不少族人遠(yuǎn)徙馬來西亞。 念三支系現(xiàn)已散布很廣,但宗親聯(lián)誼從未中斷,幾百年來數(shù)修族譜,發(fā)放時(shí)都按分支編號(hào),記錄在案。2006年,完成閩贛兩省聯(lián)合修族譜,涉及10多縣市。紀(jì)念念三公誕辰800周年之際,各地分支都有派人前往祭祀,薪火傳承,景象興盛。 (摘編于甯航/文) 2、浙江江山甯氏 (1)閩浙贛甯氏,同屬建寧“念三支系”,凡有大型宗族活動(dòng),都會(huì)相互交流,往來密切。支祖念三公,南宋初從江西南城遷福建建寧,后有分支再?gòu)母=ń▽幏颠w江西南城(天井源良湖村);另有一支遷浙江江山,落業(yè)荷塘村祝家塢,修建甯氏宗祠。 (2)祝家塢甯氏世系:甯逵—猛力—長(zhǎng)真—甯璩—原悌—以良—后年—太四—四公—小四公—七公(勛)—十公(開)—廿九公(啟)—十四公(明)—五公(宗堯)—十八—用之—三七(博卿)—念三(建寧支祖)—興祚—啟賢—重祥—繼善—三七郎—回郎—茲郎—祥卿—叔良—文安—伯廣—永旺—原倫—福豹—廣萬子—希高—大啟—本良(祝家塢始遷祖)—立靼—時(shí)惟—中華—綏紹—安全—培喜—朝龍—茂陽—建松—水軍—虞辰— (自本良后析分房支,此為甯水軍帖) 3、江西南城甯氏 江西甯氏與嶺南甯氏有關(guān),與福建甯氏關(guān)系密切。其中南城甯氏(包括南城、良湖等分支),與念三支系不可分割,另詳族譜。 江西甯氏,現(xiàn)主要分布于:南城縣、寧都縣、鄱陽縣、永新縣、永豐縣、蓮花縣、九江等縣市。 (甯蔚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