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實(shí)無秦寧公 二維碼
5652
來源:世界甯商網(wǎng)網(wǎng)址:http://nings.org 史實(shí)無秦寧公 姓氏學(xué)界有一說:“寧氏與秦同姓,秦襄公曾孫謚‘寧公’,支庶因以為氏?!?/span>,此言雖曾有人提出質(zhì)疑,但未引起重視,1979年版《辭?!犯戒?/span>仍有“秦寧公”。 然而,1978年1月,在陜西寶雞楊家溝太公廟村,出土《秦公鐘》和《秦公鎛》,其銘文135字,記述秦襄公受封,秦文公、靜公、憲公及武公政績等。從銘文字形來看,很明顯是憲公,決非寧公。該拓文見《文物》1978年第11期,其實(shí)物收藏于寶雞市博物館。這一考古發(fā)現(xiàn)證明,史載寧公乃憲公之誤,當(dāng)以憲公為是?! ?/span> 《謚法解》云:“謚者,行之跡;號者,功之表。行出于己,名生于人?!敝u號,是后人對先人一生的高度概括。據(jù)《史記》載:“寧公生十歲立,立十二年卒,寧公二年,公徙居平陽。遣兵伐蕩社。三年,與亳戰(zhàn),亳王奔戎,遂滅蕩社。十二年伐蕩氏,取之?!?/span>由此可見,寧公短暫一生,除了遷都就是戰(zhàn)爭,他的人生軌跡,既不安又不寧,后人何敢在《謚法》規(guī)定之外謚其為“寧”?! 《史記》載:“秦之先為嬴姓,其后分封以國為姓”,共得十四氏,未見有寧氏。秦國的典籍,也不可能把先祖憲公誤寫為寧公。因此,秦以前沒有寧氏,西漢以后秦已敗亡,無論有無寧公,甯氏更不會攀附,將自己改為寧氏。憲公是(金文與小篆)寧字以形似(憲)致訛,中國歷史上既無寧公其人,漢族也沒寧氏其姓。“秦寧公”之說不成立,應(yīng)予廢止。 (摘編于甯恩生/文) |